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主要信息
“代表委员+司法建议”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兰溪实践”

发布日期:2025-01-25 信息来源:人民法院字号:[ ]


近年来,兰溪市人民法院深耕司法建议“后半篇”文章,坚持以“司法建议+”为核心理念,率先建立代表建议、政协提案与司法建议双向衔接转化机制,充分凝聚人大、政协力量,共同推动社会综合治理。

走稳杨梅之乡精品“共富路”

马涧镇地处兰溪市北部,是远近闻名的“杨梅之乡”,杨梅产业是马涧镇农业经济的重要引擎,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支柱之一。近期,兰溪法院审理的一起因游客上树采摘杨梅意外跌落致一级伤残,起诉梅农赔偿巨额损失案件,为马涧杨梅产业的安全发展敲响了警钟。

“每到杨梅季,因采摘杨梅造成的跌落受伤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普遍存在政府、经营者、采摘者三方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兰溪法院马涧法庭庭长吴卸良说道。

针对这一现象,兰溪法院向马涧镇人民政府、兰溪市杨梅产业协会发送《关于完善安全保障措施 维护杨梅产业健康发展的司法建议书》,针对杨梅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受到该司法建议的启发,马涧镇人大代表徐宏伟敏锐洞察到兰溪杨梅产业在安全保障、技术推广、产业融合及品牌提升等方面存在的制约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通过“转化”后,提出了《关于推动兰溪市马涧镇杨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被建议单位高度重视,1月10日,马涧镇政府召开关于杨梅产业发展“新春第一会”,会上专门对“两建议”提出的问题及措施进行研讨,并为杨梅采摘做好安全保障服务。

“司法建议+代表建议”的共同助力,为兰溪市高质量做好杨梅这篇“土特产”文章,走稳“新梅好精品共富路”夯实了乡村振兴基础,推动了兰溪杨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

守护市民群众“脚下安全”

井盖虽小,民生事大,大街小巷的窨井盖,关乎群众“脚底下的安全”,是老百姓出行安全的重要屏障。然而,兰溪法院在审理的一起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件中,发现城区范围内,部分加装了防盗链的污水管道窨井盖露出地面的锯条断面粗糙且没有弧度与曲线,已多次造成行人摔倒、电瓶车滑倒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广大市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此,兰溪法院向兰溪市住建局发出司法建议,建议重新设计窨井盖防盗链的锯条,以消除隐患、降低风险。

“由于窨井盖归属于不同的部门,而且遍布城市的角角落落,管理上存在不小的难度,建议建立信息数据库,统一进行编排……”

兰溪市政协委员金宇向兰溪法院了解到此类窨井盖伤人案件后,就窨井盖的日常管理、井盖样式尺寸统一、数字化信息登记等方面提出委员提案,给予群众脚踏实地的安全感。

对此,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窨井盖安全管理,进行优化设计,并建立长效巡查维护机制,坚决守好人民群众“脚底下的安全”,为助力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撑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守护伞”

近年来,进入执行程序的家事纠纷案件数量呈增长趋势,其背后是未成年子女抚养、探望困局,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此,兰溪法院梳理了近三年来涉及家事纠纷的执行案件,并向兰溪市民政局、妇女联合会发出综合类司法建议。

“赡养费纠纷与家庭矛盾密不可分,法律强制执行并不利于亲情关系的修复,有的被执行人自身亦患有疾病或经济条件较差,导致赡养费案件的执行更是‘雪上加霜’。”

金华市人大代表滕素娟针对兰溪法院梳理的这一问题现状,提出《关于促进家事纠纷案件执行的建议》,对涉抚养费、探望权等家事纠纷案件中存在执行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双转化”机制为依托,兰溪法院密切与妇联、民政局等部门协作配合,组织召开联席会议,通过数据会商研判分析,共同商议对策,探索构建未成年人保护协同工作体系,实现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全方位保护。

机制出台以来,兰溪法院已邀请代表委员座谈20余次,制发司法建议36篇,其中12件司法建议实现“双转化”。法院与人大、政协工作联动,有效推动了系统协同治理格局的形成,为社会治理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兰溪模式”,展现了司法服务社会治理的独特价值与深远意义。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