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官手记
平凡中的不平凡——凌煊同志先进事迹

发布日期:2020-03-23 信息来源:人民法院字号:[ ]


早春的阳光暖意渐浓,兰溪市马涧法庭二楼左边的第一间办公室里,却显得有些冷清,椅背上直直地搭挂着一件法袍,书桌上整齐地堆叠着一宗宗案卷。

法袍的主人正是马涧法庭副庭长凌煊,34日,一个普普通通通的的星期三,他就像往常在法院工作的20余年一样,忙着联系当事人、调解案件、写判决书。但是就在这天下午,他的人生及事业却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重大变故,被按下了暂停键:下午420分,凌煊被同事发现瘫坐在地上,脸色发白,身体僵硬,无法言语......连夜转送至金华市中心医院救治,接受全面检查后被确诊为脑血栓并发脑出血症状。目前已经脱离危险,但仍存在语言和行动障碍,正在后续的康复治疗。

凌煊在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凌煊送去医院当天晚上,陈建勋院长赶赴医院,给予关心慰问并协调医院予以全力救治。在凌煊住院治疗期间,省高院主要领导同志,金华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汤海庆,兰溪市委书记陈峰齐,兰溪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林纪平,以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对凌煊表达了慰问和关心,高度赞扬了他的事迹。

凌煊同志讲政治、顾大局。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他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和上级的有关部署,积极投身抗“疫”阻击战,当好 “排头兵”。他立足审判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疫情期间社会稳定。他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法治信仰,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当代人民法官忠诚担当的精神风貌。他从事司法工作28年,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2001年担任助理审判员以来,办结案件3400余件,把青春献给了审判事业。他勇挑重担,主动承办了一大批难案要案,想方设法化解矛盾,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凌煊同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之一,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的优秀法官。

战役情,忠诚履职显担当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来,凌煊作为领导干部,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喊响“跟我上”,坚守岗位、勇于担当、扎实工作,以实际行动投身于这场战“疫”之中。年后上班以来,凌煊始终坚守岗位,协助抓好部门“日报告”“零报告”,确保无一差错、不漏一人。同时,他按照院里安排,夜间深入和平社区,做好卡口检查、体温测量、车辆管控等工作,为群众站好“防疫岗”、撑牢“平安伞”。

在这场战“疫”中,政法干警虽不能像白衣天使冲在一线,但也亮出利剑和金盾,当好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法治权威的捍卫者。凌煊充分借助移动微法院等在线诉讼平台,开展联系当事人、证据交换、在线送达等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两手抓两不误”。2月份以来,凌煊承办案件的移动微法院引入率、应用率和智能送达率达到100%;共审结案件32件,此外还办理42件引调案件,2月份办案数位居全院第一。

34日也就是凌煊发病的当天上午,他处理了两起案件。其中一起是不当得利纠纷,被告夫妇曾在原告处打工,后因故被辞退,而原告误发一笔工资给被告,被告夫妇不肯退还。尽管案情简单,但双方当事人因为一些积怨,双方争执激烈,甚至在原告已登门赔礼道歉的情况下,被告仍不肯归还钱款。到法庭后,被告仍然要求原告在法官面前向他和家人道歉,并且得“90度”鞠躬。面对被告一再“反悔”,原告也被激怒,表示不再道歉,坐等判决。凌煊反复做双方工作,经过近两个小时的调解,原告作了两次道歉,被告态度终于软下来,愿意退还工资款。调解结束后,凌煊安排法官助理陪同原告到被告家中取款。

另一起是一个杨梅林的继承纠纷。因为案件复杂,去年五月以来,凌煊十余次接待了该案当事人。34日上午,他又接待了该案当事人,表示今年杨梅成熟季节将至,一定会想办法将案子办妥。接待当事人后,凌煊也与书记员说:“杨梅快到采摘季节了,当事人指着这些杨梅过日子,近期一定要想办法结掉这件案子了。”未曾想,日思夜想的案件没有办结,他却病倒在了岗位上。

在坚守岗位的同时,凌煊还担起了家庭的重担,为战斗拼搏的妻子守好“后方”。凌煊的妻子作为公安拘留所干警,因防疫规定,从正月初二(126日)起就在工作岗位上长期封闭值守,每两周才能回一次家,儿子所在学校也因疫情影响延迟开学,照顾孩子和患病父母的重任都压在了凌煊一个人身上。他都默默承担下来,从没有因为担子太重而说些什么,更没有推脱自己分内的责任。当爱情邂逅疫情,思念遇见使命,在相互分隔的日子里,这份在各自岗位并肩作战的担当,正是守护爱情最美的模样。

拗汉子,一片冰心在玉壶

1972年出生的凌煊身材高大,性格温和,但对于自己选择的事业却无比的执拗。在民一庭工作十八年,从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成长为一名挑大梁的资深法官,他承办了3430件案件,其中大部分都是建设工程施工、劳动争议等疑难复杂纠纷。但他从来没有叫过苦、喊过累,这是因为他没有忘记为什么选择当法官,始终牢记着司法为民的初心和公正司法的使命,用自己的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凌煊承办的一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邻里之间因为琐事引发口角。三天后,参与吵架的一方王大伯意外在家去世。出于对亲人离去的悲痛和之前积累的邻里宿怨,王大伯老婆及其子女起诉该邻居。凌煊在该案联系、送达过程中觉察到王大伯的家人情绪非常激动,出现过多次不理智言行,甚至开庭当天带着王大伯的骨灰盒和遗像出庭,推进案件非常棘手。对此,凌煊一方面以深切的同情和理解,真情抚慰家属们,帮助他们分析该案法律关系,细致阐述了王大伯过世与邻居争吵口角难以认定因果关系的理由;另一方面,从邻里和睦等方面入手,积极作被告方思想工作,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凌煊曾在执行局重案组工作,在一次办案过程中,被执行人耍起了无赖,坐在车上死活不肯下来,拒不配合执行。执行法官们只能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没想到当事人负隅顽抗,狠狠咬了凌煊大腿一口。面对暴力抗法,凌煊没有退缩,死死将其控制。最终该被执行人被处于15天司法拘留处罚,并主动履行了法定义务。事后,凌煊被送去医院就医,挽起裤子,发现牙印清晰可见,鲜血已经沾湿了裤腿。

一件件完结案件的背后,凝结的是凌煊汗水和心血,他经常因为琢磨案件,到晚上一、二点都睡不着。他常常对同事说,羡慕他们工作与生活兼顾,下班后就能“放手”。但说完,他又一头扎进案卷中,钻研法律关系、案件事实,以“较真”的劲头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在调任马涧法庭时,他原本可以将疑难复杂的案件交出去,但是他说“自己的案件自己办,不麻烦别人”,就是以这样的执拗,2019年,他把手头20余件疑难复杂案件全部办结,此外还办理了500余件民事案件。办案数全院排名第二,在民事审判条线法官中排名第一。

善调解,温情司法抒民忧

基层法院的民事纠纷很多都是婆婆妈妈的事,想要达到案结事了人和,靠的是法官情理法融合的功力。凌煊办案非常注重调解,2011年,他承办的85%案件是通过调解结案,2018年,也有近五成案件调解结案。

比如在2016年凌煊参与审理的一起离婚纠纷案件中,被告人作为云南媳妇,处在异地他乡且小孩出生不久,对被起诉离婚存在非常大的抗拒,情绪异常激动。她带着铺盖来法院,躺在凌煊办公室,声称“法官判决离婚,就住在法院”,随后还倚着窗户,扬言要带着小孩跳楼。面对失控的当事人,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危机。凌煊给她倒了一杯开水,跟她拉起了家常,稳定了她的情绪,随后从法理上给她分析:“若一方当事人感情却无破裂,第一次起诉,一般判决不离婚,而且考虑到你是哺乳期,法院会给予照顾和考量,尽量撮合夫妻”。经过长时间劝说,当事人情绪慢慢平复下来,最终同意法官另选时间进行调解,并相对满意地离开了法院。此时离她到法院已经整整过了8个小时。

马涧法庭管辖马涧、梅江等地,山区较多,民风淳朴而粗犷,当事人之间容易因为争执而引发冲突升级,这对法官的临场控制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凌煊作为梅江人,非常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方言俗语等,常常是三言两语就让一场冲突烟消云散。

对不违反法律规定且当事人愿意调解的案件,凌煊总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耐心组织调解。他并不将案结作为终点,而把事了当成追求。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智慧、时间,调和矛盾、弥补亲情、修复关系。在这过程中凌煊展现出了新时代法官的职业良知,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他为熬夜研究案情留下的浓浓黑眼圈,为执法办案所流的汗和血,因工作劳累瘫倒在地的病躯,正是一名人民法官最美的模样。

勤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

世界日新月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产生,新法律新法规层出不穷,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司法干警的基本能力要求。凌煊作为法律科班出生,并没有吃老本,停下学习的步伐。他从浙江法律学校毕业后,越发感到专科学历无法满足当前的工作需要,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浙江大学在职法律本科。学校每学期为学员推出7-8门课程,一般同学会选其中的3-4门功课,而凌煊总是全部选上,放弃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份毅力下,他硬是用2年半的时间修完了4年的功课。

他平时的爱好就是看书,也常和身边同事说:“看法律书就像是看小说,在睡不着觉时,1000多页的民事案例分析几个晚上就看完了”。看似说笑的话语,其实流露的是对司法事业的热爱。新出台法律法规或是司法解释,凌煊第一时间买来学习。工作上,他常常茶不思饭不想地反复思考一个法律关系问题,哪怕下班也要继续翻书研究。工作时,他总是比别人快一步,但是吃饭休息又总是慢人一拍。也正是这份“快”和“慢”,让他业务素养日渐精深,被周边同事看作“法条活字典”,遇到法律中的困难,都会向他求助,他也非常乐意倾囊相授。

我院一名法官刚进入民一庭不久,就承办了一批建筑施工合同案件,由于之前缺乏办理此类案件的经验,对案件法律适用方面拿不太准,该法官就相关问题向凌煊法官求教。在相互探讨中,凌煊帮其找出了相关司法解释,为处理该案提出了可行的思路。最终根据凌煊提出的相关建议及思路,该案得到妥善审理,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判决结果表示认可,没有提起上诉。

凌煊对司法事业的热爱和深情,也感染了许多人,这其中既包括同事、下属,也包括自己的亲人。他儿子在耳濡目染下,报考并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法律专业,平时父子俩儿会一起探讨法学问题,有时也会因为一个法律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更多的时候是兄弟般的理解和认同,法治信念就像“火炬”一样在两代人之间薪火相传。

暖心肠,春水化雨润无声

“接地气、没脾气”,领导同事和律师当事人普遍如此评价凌煊。民一庭的驻庭陪审员曾因病住院,他去医院看望并自掏腰包给予慰问金,让这个陪审员非常感动。他作为法庭副庭长,却没有领导架子,为人处世和风细雨,内勤休产假,他就干内勤的活;加班到深夜,却赶同事回家休息。凌煊从未把身边的同事当外人,而是当成了家人,同事、书记员也常常亲切地叫他“煊哥”。

“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尽管告诉我,我帮你来解决。”这是凌煊给书记员陈卸艳的一句承诺,也是一颗定心丸。凌煊的书记员陈卸艳是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半年前到马涧法庭和凌煊一起共事。“他冬天总说我衣服太淡薄容易感冒,吃饭的时候总是帮我盛饭。”在她眼里,凌煊是个细致温暖的长辈。年轻的书记员没有工作经验,时常会犯些错误,但凌煊总会悉心教导,从不责怪。凌煊办案效率很高,书记员常常来不及整理归档,他就会主动帮忙整理材料,手把手给予教导。

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书记员关怀备至,凌煊对待其他同事和当事人也同样温柔敦厚。凌煊身高一米八左右,经常斜靠在座椅上沉思,“愁云密布”的样子不禁让人觉得他一定是一个高冷的法官,但其他案件当事人发生争执时,进去劝解的往往就是他。凌煊常常就案件处理意见与同事争辩不休,可是一旦有同事觉得案件太复杂,想找他参加合议庭时,他从不会拒绝。每当同事们在走廊里遇到他,他也会带着微笑主动打招呼。

从进入法院到他病倒在岗位,凌煊在法院的这28个年头里,把全部的青春都献给了审判事业,他是领导同事们眼中的孺子牛“好煊哥”、是群众心中的知心人贴心人、是家人最坚实的臂膀和依靠。他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事迹,更激励着大家传承这份精神,在法治事业中接力前行。

回忆与凌煊相处的点点滴滴,大家普遍认为他具有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良好品格,不少干警、职工以及之前凌煊承办案件的当事人也自发地前往医院看望慰问凌煊。兰溪法院院党组根据前期掌握的情况以及干警群众对凌煊的良好口碑、深厚感情。决定开展“向凌煊同志学习”活动。316日,印发《兰溪市人民法院关于向凌煊同志学习的决定》,随后召开全院干警大会,号召全体干警向凌煊同志学习。下一步,我们将以支部为单位,通过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渠道,组织好“向凌煊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弘扬正气,汇聚“两手都要硬、两战都要赢”的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全院干警爱岗敬业、担当作为。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